自10月26日上海正式啟動吸入式新冠疫苗加強針接種以來,康希諾的股價就如過山車般刺激,時而出現63.38%的暴漲,時而又出現34.75%的暴跌。
在暴漲和暴跌中展現了人們壓抑和暴躁的情緒的極端化表達:失去耐心又隱隱期盼著這款新型新冠疫苗能夠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新冠疫情。
事實上,在新冠疫苗這條賽道上,各種技術路線下的產品基本都已閃亮登場。步入后疫情時代,隨著全球新冠疫苗接種增速放緩,第一梯隊的參賽者多數已經進入滑坡階段,而未能趕上步伐的參賽者們,當時代的車輪無情地碾過之后,還能剩下什么?
能否再續輝煌?
康希諾的這款吸入式新冠疫苗之所以備受關注,主要在于其特殊的接種方式。
相較于肌肉注射,吸入方式能多刺激一種免疫反應,即黏膜免疫。此前,世界衛生組織也對黏膜免疫的免疫方式進行了推薦,認為開發誘導黏膜免疫的疫苗是未來的方向。
吸入用疫苗在有效提高體液中和抗體水平的同時,還可以在呼吸道的黏膜中產生抗體IgA,可以彌補現階段疫苗無法阻止奧密克戎感染上呼吸道的短板。
康希諾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之所以能夠最先成為吸入用疫苗,還與它自主研發的特點相關:一方面由于其選用腺病毒載體,可以在肺部有效進入靶細胞,表達目標抗原;另一方面由于其藥學特性,使得這個疫苗配方可以在篩網震動霧化器中實現氣霧化,并不降低疫苗的活性。
目前使用的滅活疫苗需使用鋁佐劑,因此無法通過氣霧化設備形成合適大小的微粒,而mRNA的結構相對脆弱,在霧化過程中容易失活,因此短期內無法改為吸入用。
這款吸入式新冠疫苗于9月4日經國家藥監局組織論證同意作為加強針納入緊急使用。在此前康希諾透露的消息中顯示,相較于肌注疫苗里十分常見的不良反應,如頭疼、疲乏和發熱,在吸入疫苗里發生總量大幅下降,在老年人中下降幅度更大,其中三級的不良反應,如發熱已經下降到百分之零點幾;使用吸入用新冠疫苗序貫加強后28天,針對Omicron活病毒的交叉中和抗體滴度是用滅活疫苗同源加強的22.8倍。
這給了市場足夠的想象力,那么,吸入式新冠疫苗是否會讓康希諾的業績再創輝煌?
此前,康希諾靠著新冠疫苗“克威莎”的紅利,順利實現扭虧。2021年,康希諾生物實現營收43億元,實現凈利潤約19.14億元,賬上現金也達到創紀錄的75億元。
不過,從2022年開始,康希諾的業績出現大幅下滑。
根據剛剛公布的三季度報,康希諾今年前三季度總營收為7.07億元,同比下降77.08%;凈利潤-4.74億元,同比下降135.57%;歸母扣非凈利潤約為-5.83億元,同比下降145.7%。主要為新冠疫苗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產品價格調整,及對存在減值跡象的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所致。
11月1日,康希諾發布消息稱,繼上海之后,江蘇省十三個城市也已開展吸入用新冠疫苗的部署工作。其中,無錫市共設9個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種點,11月中旬開始可在門診進行接種,淮安市有18個接種點;11月4日,康希諾董事長宇學峰在2022亞布力論壇創新年會上表示,康希諾經口吸入的新冠疫苗最近在全國各地開始全面鋪開使用。
作為國內首款,康希諾的這款吸入式新冠疫苗確實有成為“爆款”的潛質,甚至可能成為新冠疫苗的“終結者”。如此一來,那些還處在研發階段的新冠疫苗會不會前景堪憂?
mRNA新冠疫苗還要多久?
11月4日,德國總理在中德兩國總理聯合記者會上宣布,由德國企業BioNTech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將可在中國為在華生活的外國人接種。朔爾茨說,這只是“第一步”,他期待未來該疫苗的在華受惠者范圍能夠進一步擴大。
的確,這款由復星醫藥通過支付8500萬美元許可費與35%的毛利銷售提成等合作條款引進的mRNA新冠疫苗“復必泰”在中國的上市之路實在太過曲折。2020年12月,復必泰就啟動了Ⅱ期臨床試驗,試驗共入組950人,主要研究疫苗在中國大陸健康人群中的安全性,原計劃于2021年12月結束,后延期至2022年4月,之后再度延期至10月。
如今德國總理訪華,為復必泰在中國獲批作出了“一小步”貢獻,也讓這款明星產品重回市場焦點。輝瑞正是憑借此款疫苗產品在2021年度實現了高達367.8億美元的總營收,重新奪回全球制藥Top1的寶座;復必泰在過去雖然只有在港澳臺地區獲批上市,就已經成為復星醫藥三大超10億營收的龍頭產品。
而在復必泰蟄伏的這段時間里,我們看到國內一眾疫苗企業正在緊鑼密鼓地快速推進國產mRNA新冠疫苗的進程。
據統計,國內聚焦mRNA藥物研發的創新企業有十余家,主要有艾博生物、麗凡達生物、藍鵲生物、斯微生物等;布局了mRNA新冠疫苗的企業包括沃森生物、艾美疫苗、斯微生物、康希諾等。
其中,沃森生物進度最快。
11月3日,沃森生物公告稱,與復旦大學、藍鵲生物共同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mRNA疫苗(S蛋白嵌合體)”已于近日獲得Ⅲb期臨床試驗的《倫理審查批件》。
而就在9月,沃森生物另外一款與艾博生物共同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已獲得印度尼西亞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批準的緊急使用授權(EUA)。
艾美疫苗沒有吃到上一輪新冠疫苗的紅利,想必有些心急,于是于2021年5月,斥資10.42億元獲得麗凡達生物50.1546%的股權,其中部分以現金款項1.85億元結算、部分以向麗凡達生物相關股東發行股份的方式結算。
麗凡達生物是mRNA技術賽道上的明星企業,其聚焦傳染病疫苗、腫瘤、罕見病及其他蛋白缺陷類疾病的mRNA藥物和mRNA美容抗衰等創新型產品。2021年3月,麗凡達生物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獲臨床試驗批準,成為我國第三個獲批臨床試驗的mRNA新冠疫苗,目前正在中國進行II期臨床,并已于2022年6月啟動了全球III期臨床。
斯微生物自主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SW-BIC-213)Ⅲ期臨床試驗已于2022年10月16日在老撾正式啟動,該研究為隨機、對照、雙盲設定,評估作為序貫加強接種對于18歲及以上健康人群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斯微生物是中國首家在海外開展新冠迭代mRNA疫苗Ⅲ期臨床的企業。根據老撾Ⅰ期和Ⅱ期臨床觀察顯示,SW-BIC-213安全性良好,無嚴重不良事件和特別關注的不良事件,接種2針后14天,25ug低劑量組和45ug高劑量組對于Omicron中和抗體滴度分別為康復患者血清的2.0倍和3.3倍。此外,斯微生物已經獲得巴西的臨床I期、II期、III期的批件。
石藥集團于2022年8月曾發布公告稱其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毒株自主研發的mRNA疫苗,目前已開展了6項臨床研究,其中已完成一項序貫加強免疫的臨床研究,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達到預期,目前已開始II期臨床研究。
康希諾的mRNA新冠疫苗的研發按計劃推進,目前處于II期臨床階段,成人組已完成入組;并已啟動“3+1”序貫臨床試驗。同時,康希諾正在建設mRNA生產基地,一期項目設計產能1億劑,預計在今年年底進行驗證調試。
國內mRNA新冠疫苗在研情況
來源:艾美疫苗招股書
如此龐大的投入,也預示著mRNA新冠疫苗在國內的獲批已勢不可擋。
不過根據最新新冠疫苗接種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4.40億劑次。國內基礎免疫已在2021年基本完成,從今年開始,國內新冠疫苗市場僅剩加強針市場。隨著新冠病毒的毒性逐漸減弱,對于新冠疫苗需求的緊迫性已經沒那么高了。加強針市場具有一定的市場機會,遠沒有基礎免疫的市場大。
在有限的市場需求下,如此龐大的mRNA新冠疫苗研究投入,今后該如何回收,這是擺在這些疫苗企業面前的另一個嚴峻問題。
結語
目前世界各地無癥狀感染的比例非常高,通過感染的方式或靠單一的疫苗形成群體免疫,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在保持抗體持續時間以及應對變異株方面,吸入式疫苗具有很強的便捷性優勢。
而國內疫苗企業對mRNA疫苗的熱情,紛紛加快mRNA研發平臺技術進度的動作,可能野心不止于新冠疫苗,后續有望作為治療性疫苗用于抗腫瘤疫苗、蛋白替代療法、細胞療法等。
病毒仍在變異,防疫政策也在隨著變化,一切都還未塵埃落定。后續發展如何,我們還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