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醫改”的持續推進,“雙通道”機制下處方外流已經成為發展趨勢,以專業化為核心的DTP藥房正處高速發展階段。
前不久,達嘉維康發布了公司自去年年底上市之后的首份半年報,截至2022年6月底,其銷售DTP品規372個,疊加客流增加與品種優化,DTP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25.72%,DTP專業藥房業務是目前零售業務增長引擎。
事實上,伴隨“雙通道”政策深入落地,線上線下藥品零售市場業態也在發生劇烈變化。特藥由于主要治療特殊疾病或重大疾病,具有治療費用高、需要特殊用藥監護等特性,在DTP藥房經營品種里,抗腫瘤藥、免疫抑制劑、全身用抗病毒藥、內分泌治療用藥等眾多“高毛利”品類,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參與者。
面對“雙通道”帶來的市場機會,醫藥企業、傳統零售連鎖藥店和“互聯網+醫藥”企業正在快速加大DTP業務布局,其中不僅活躍著老百姓、益豐、大參林、一心堂、漱玉平民、健之佳等大型連鎖企業,還有上海醫藥、華潤醫藥、國藥一致、柳藥集團、鷺燕醫藥等醫藥企業,以及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線上+線下”平臺企業,市場動向持續引發關注。

“雙通道”利好 連鎖DTP藥房量質同升
隨著零售“雙通道”政策加速落地,DTP藥房迎來發展機遇。與普通定點零售藥店相比,符合納入“雙通道”管理的定點零售藥店在信息化、藥品管理和監管方面需滿足更高的要求,DTP藥房因與遴選標準吻合度高而迎來發展機遇。
在業內看來,門店布局在DTP競爭中具備先天優勢,在院內及院邊藥房資源緊張的現況下,搶先布局可以帶來一定的區域優勢,除了可以搶得關聯先機,還可以帶來一定的競爭基礎量,所以各大上市連鎖最近幾年都在積極布局DTP專業藥房,以承接更多的品種銷售。
益豐藥房、老百姓、一心堂、大參林等上市連鎖藥房借助其連鎖化特征,在DTP業務領域能夠享有終端市場的品牌效應及地理優勢,圍繞DTP藥房布局,大型上市連鎖不僅在數量上有所提升,各家也開始突出差異化優勢,通過打造標準化的專業藥房人才體系建設、完善內控制度等措施不斷提升門店競爭力。
在上市連鎖藥店爭先布局“雙通道”,老百姓進度最快。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老百姓擁有雙通道門店149家,特殊門診463家,院邊店占比約10%,DTP藥房145家。老百姓在回復投資者問詢2022年開設“雙通道”藥店數時表示,“雙通道”藥店由各地醫保局批準,密切關注各省市雙通道相關政策,利用DTP和院邊店、旗艦店優勢,積極申請雙通道定點零售藥店資格,在承接處方外流中占據優勢。
為承接處方外流帶來的巨大增量市場,益豐藥房積極布局“雙通道”藥店。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益豐擁有雙通道藥店130家,經營與醫保協議內的談判藥品200個,處方外流品種650個,與150個處方藥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
大參林也在緊隨行業探索 DTP業務,截至2021年底,大參林醫保門店總數占公司直營藥店總數的89.39%,院邊店達到760家,同比增長28%,其中DTP 專業藥房133家。2021年其開發了3956個新藥品品種,其中處方品種2005個,DTP 品種1134個。
漱玉平民重視DTP藥房專業化建設,根據相關標準,編寫并下發了《DTP標準作業手冊》,指導DTP專業藥房標準作業。2021年,漱玉平民在山東省內開設48家大病定點特藥藥房、270余家院邊店,DTP業務全年含稅銷售額超過7.4億元。進入2022年,漱玉平民繼續加強在專業藥房方面的建設,今年一季度,漱玉平民DTP業務含稅銷售額達到2.63億,同比提升68.58%。
一心堂在2021年年報中圍繞DTP藥房也有所提及,并表示將不斷強化發展DTP專業藥房、分銷專業藥房、慢病管理藥房、智慧藥房等模式,不過在年報文字中并未透露具體業務情況。
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提供終端引流服務,打開差異化通道是獲得市場份額及新利潤空間的必要出路,這無疑是“互聯網+醫藥”服務的巨大優勢。8月初,廣州市醫療保險服務中心公示了《廣州市首批“雙通道”藥店評估入選藥店名單》,共30家藥店納入“雙通道”管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雙通道”藥店名單浮現出騰訊系的圓心科技、阿里系的阿里健康等互聯網巨頭的身影。
面對高速增長的DTP市場,互聯網DTP藥房也呈現強勁勢頭。京東健康年報顯示,平臺“京東藥急送”全時段送藥服務現已覆蓋全國3萬多家藥店,涵蓋城市超過300個;此外,京東還在全國多省設置藥房企業,以發展自營DTP業務。
業內觀點認為,DTP藥房憑借其專業性優勢,經營品種主要以抗腫瘤等創新藥為主,相比較于普通零售藥房的OTC藥品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的特點,有助于藥房獲得持續穩定的現金流。
02
“高毛利”市場可期 DTP藥房全面加速
業內預計到2025年,我國DTP市場規模將達到2200億。將深刻影響我國DTP藥房業態。預計到2030年,零售藥房渠道占中國藥品終端市場的比例將達到25%左右。
米內網數據顯示,從中國實體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各品類結構來看,2021年藥品銷售額占比為77.0%,化學藥(含生物藥)占比為50.6%,越來越多高價值腫瘤特藥通過DTP藥房等院外渠道進行銷售并持續火熱。
然而,不是所有的藥房都適宜成為DTP藥房。
據《零售藥店經營特殊疾病藥品服務規范》內容顯示,從經營服務環境、藥學服務、冷鏈管理、信息系統、人員與培訓、藥物警戒、制度建設等多方面對藥店提出了規范要求,只有所有考核都達標了,才能成為一家特藥藥房、DTP藥房。
醫藥商業企業、傳統零售連鎖藥店和“互聯網+醫藥”企業布局DTP藥房具備優勢。其中醫藥商業企業在分銷中與上游供應商、下游醫療終端形成穩定合作,累積下的渠道資源可為其在與藥企談判銷售品種時擁有更高的議價能力。
區域性流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往往擁有更高的專精度。連鎖藥店具備較強的門店復制擴張能力,藥品的可及性更高,尤其是龍頭連鎖藥店具備品牌效應,在藥企、患者間信任度提升。連鎖藥店需加速轉型處方藥銷售,聚焦高端處方藥的DTP店中店模式運營,才能更好地獲得這波“雙通道”政策紅利。
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型DTP業務并不具備體量優勢,想要盈利面臨的挑戰艱巨。公開數據顯示,流通商的零售業務毛利在10%到25%之間不等,連鎖零售藥店的毛利比較高,可以達到35%到37%,但是DTP藥店的利潤只有3%到8%,因此DTP藥店的毛利要明顯低于普通零售店。流通商和零售藥店旗下的DTP藥店受到母公司的支撐,虧損可以得到零售藥店板塊的對沖。
DTP渠道的毛利率雖然很低,不過由于售價高,毛利潤依然很高。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達嘉維康表示,DTP業務毛利率比傳統藥房業務的毛利率低,但是從毛利額的貢獻上是高的,通過國家政策支持,納入醫保的大病病種越來越多,通過雙通道藥房提供更大的終端銷售市場;同時公司和上游供應商深度合作,不斷豐富大病特藥品種,滿足患者需求。通過大病患者購藥引流購買其他產品的收入占比很低,達嘉維康DTP業務是零售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與公司發展專業藥房的業務模式相匹配。
隨著處方外流、醫藥分家的推進、新特藥加速上市等多方利好下,藥房終端尤其是像DTP藥房這類的專業藥房,將承接醫院終端外流的處方藥供給和相關專業服務的市場,市場體量有望持續擴大。在政策推動及多重需求的合力推動下,DTP藥房是聯接藥企、醫院及患者的平臺,也將成為創新藥銷售的主渠道,成為醫藥零售市場重要的發展方向。
數據顯示,全國26個主要省市的DTP藥房數量為1883家(2020年經營5個及以上特藥品種的藥房),從行政區域分布圖可以看出,DTP藥房的區域分布不均衡,中東部主要省份的DTP藥房數量相對較多,其中山東省323家、河南省246家、河北省245家、湖北省196家。
“DTP更講服務質量,而不是數量?!贬槍TP參與者漸多的局面,有業內人士表示,有些企業只看到了新特藥客單價高、利潤大,而沒有抓住該模式的精髓部分:DTP藥房不再僅僅是一個“賣藥”的場所,是同時鏈接患者、藥企、醫院、支付方等多方的重要橋梁。DTP藥房一方面是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是以此為契機,營造專業化氛圍、提升專業力,打造企業的整體運營能力和品牌形象。